返回顶部
中国政府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 遵义市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 |  关怀版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 2025
  • 04/14
  • 11:07:37
  • 来源
  • 字体
  • 分享

送技下乡!科技特派员助力红花岗区农业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红花岗区巷口镇巷口村旱田旱稻低厢地膜覆盖种植示范点,只见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科技特派员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正助力破解当地农业发展困境,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这是红花岗区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在播种旱稻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行距和株距,行距保持在30公分,株距保持在15公分,播种时一个坑播2-3粒种子。”当天,省级科技特派员、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副教授冯勰详细讲解地膜覆盖技术的要点和优势、播种密度和施肥技巧等知识,特派员一边说一边向农户演示如何正确播种。

据了解,巷口村受干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影响,传统种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在巷口村开展旱田旱稻低厢地膜覆盖种植示范点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转变,破解水资源短缺对稻谷种植的束缚,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发展新路径。

“项目选择旱稻作为主要种植作物,是因为旱稻具有节水、抗旱、耐贫瘠等优势。与传统水稻相比,旱稻种植不仅能够显著减少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有效避免育秧、拔秧、插秧等繁琐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冯勰介绍,低厢地膜覆盖技术的引入,更是为旱稻种植增添了新的活力。该技术通过在地表覆盖一层地膜,不仅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还能提高地温,促进旱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同时,地膜覆盖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结合巷口村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科技特派员团队精心筛选并引进了旱优73、旱优78等耐旱、高产、优质的旱稻品种,组织我村18户群众,投入33亩旱地进行试验田种植,该项目作为2024年红花岗区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还得到省级资金的支持。”巷口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升艳告诉记者,科技特派员来到巷口村以后,从土地的翻耕、播种、除草和防病虫害等环节开展技术培训,全过程指导群众进行种植,切实增强群众发展旱稻种植的信心。

近年来,红花岗区工业能源和科学技术局聚焦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推进上持续发力。今年第一季度,已选派省级、市级科技特派员12名,带着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深入20余个村庄,积极投身农业生产一线。在技术指导层面,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活动,为农户答疑解惑,协助解决了30余个技术难题,切实提升农户的生产实操水平。同时,科技特派员还围绕科技需求征集、项目申报以及知识产权申请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持续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不仅如此,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特派员还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近两年已成功组织示范推广14项农业新技术,引进22个农业新品种,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更多可能。在产业帮扶上,科技特派员则是帮助农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已累计培养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85名,帮扶农户106户。随着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深入开展,科技强农、科技为民的成效愈发显著,为红花岗区的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初审:石于平

复审:刘  刚

终审:王海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隐私说明| 网站年报

遵义红花岗区人民政府主办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运行管理:遵义市红花岗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5203020014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hhgxxzx@163.com 邮政编码:563000 电话:0851-28433259

传真:0851-28436118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尔大道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

黔ICP备19013276号 52030202001026号

技术支持: 博虹科技  建议使用谷歌(谷歌、火狐、IE9+)浏览器访问